摘要:为探索太湖地区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可行的管理模式,依托宜兴市大浦镇2 个行政村示范运行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对该区域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状况和管理背景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可能的物流消纳去向对其处理技术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农村现状生活垃圾产生率为0.15~0.27 kg·/人/d,产生密度为0.17 t·km-2·/d,均远低于周边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以可堆肥物和废品为主,废品类垃圾中可通过现有回收市场分流的占17%。农村生活垃圾不适合填埋和焚烧处理,宜通过源头分拣(废品回收)和后续的堆肥农肥化,利用现有物流容量条件消纳。生活垃圾收集成本为3.4 元/户/月,可利用村民的支付意愿筹集平衡;后续处理成本为455 元/t (农肥),有可能通过产品出售平衡,使处理设施的企业化运行具有可行性。
太湖流域2003 年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9%,城市化率接近60%。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流域水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其中工业与城市点源污染经过近10 年的治理已得到一定的控制,就目前对流域水质威胁最大的富营养化污染而言,面源污染贡献已经超过点源污染上升为首要污染因素。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居住区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1],而径流污染产生的tn、tp、cod 分别占太湖面源污染的4.5%、6.7%和9.7%[2]。垃圾产生面源污染的主要途径是直接进入水体后降解释放和陆上堆积遇降雨溶出;同时垃圾在河道中淤积会恶化水体的流动条件,降低河道自净容量,则是其对水体污染的间接贡献。因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太湖地区水污染治理系统工程的必然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必需。
为了使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必要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以太湖地区典型农村的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现场调查为基础,结合对当地消纳垃圾的条件(废品、农肥市场)和管理资金渠道的分析,以及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