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如下:

迪拜全球能源论坛闭幕关注核能安全开发

  • [行业新闻]迪拜全球能源论坛闭幕关注核能安全开发
  •   就在同一天,迪拜全球能源论坛落下帷幕,由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核泄漏事故,核能的安全开发与利用成 为这次论坛的讨论重点。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15个国家的2000多名与会者参与了9大议题的讨论,其中包括能源政策的制定、新 能源开发与利用、交通领域的能源管理等议题。记者井臻:在本次论坛上,[详细信息]

绿营核能政见台环保团体批苏蔡投机借此拉拢民意

  • [行业新闻]绿营核能政见台环保团体批苏蔡投机借此拉拢民意
  •   中国台湾网3月27日消息 日前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参选人纷纷对核能议题表达政见,台湾环保团体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秘书长崔愫欣今天质疑他们是在拉拢主流民意,日本核灾发生前,怎么不见他们关心能源政策?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角逐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党内提名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提出2025年非核家园[详细信息]

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举行强调安全利用核能

  • [行业新闻]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举行强调安全利用核能
  •   中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刘玉蕾)2011低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今天(3月2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主办。   日本强烈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事故引起国际社会对核电站安全的普遍关注。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会上表示,福岛核泄漏是对核电[详细信息]

张帅:需要2000万千瓦其他新能源填补核能空缺

  • [行业新闻]张帅:需要2000万千瓦其他新能源填补核能空缺
  •   中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国金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研究员张帅今日13点做客《交易实况》,为投资者解读从日本核电事故来看新能源的格局变化。他认为如果核能受限,将有2000万千瓦需要有其他的新能源形式来填补。   主持人:来说说新能源,怎么来看待整个日本核危机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利好[详细信息]

核能应用解决人类能源难题同时带来新灾难

  • [特别报道]核能应用解决人类能源难题同时带来新灾难
  •   《瞭望》文章:福岛核危机  从三里岛,到切尔诺贝利,再到福岛,核能应用在解决人类能源难题之时,也带来新的灾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当地时间3月17日上午9时48分(北京时间8时48分)左右,日本自卫队两架CH-47型直升机飞至全球人都在关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空,开始向3号机组注水降温。3月11日日本大地震[详细信息]

高中生拟开发新能源代替核能

  • [行业新闻]高中生拟开发新能源代替核能
  •   由复旦大学、少年报社、环天圣地网络共同主办的2011年美国精英高中生夏令营(RSI)选拔面试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经过选拔,最终来自育才中学的刑昊和南洋模范中学的陈瑞棠两位高二学生被选出,将于今年暑假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高中生一起,和国际知名科学家一对一地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据[详细信息]

俄专家称应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核能

  • [国际动态]俄专家称应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核能
  •   俄专家称应努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燕玺、盛晶晶):日本地震引发核危机后,有关核危机处理以及核能开发等问题立即在俄罗斯引发热议。俄罗斯专家们普遍认为,应该寻找和采用诸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燃气来替代核能发电。  对于日本目前面临的核危机,俄罗斯和其[详细信息]

欧盟能源专员:日本核能事故已经失控

  • [行业新闻]欧盟能源专员:日本核能事故已经失控
  •   法新社报道,欧盟能源事务专员厄廷格(Guenther Oettinger)16日表示,日本核电站的局势“已经失控”,可能出现的更大灾难可能导致更多人死去。   厄廷格向欧洲议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指出:“该核电站实际上已经失控。”他表示,日本面临着“一场巨大灾难”。   厄廷格还称:“在未来几个小时中可能出现进一步的[详细信息]

为满足能源需求印度四面求助搞民用核能

  • [行业新闻]为满足能源需求印度四面求助搞民用核能
  •   本报驻印度记者/胡唯敏   12月6日,正在印度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与印度总理辛格共同出席了印法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当天印度与法国共签署了5项有关核能合作的协议,涉及金额93亿美元。   根据协议,印度和法国将在印度西部合建两座装机容量为1650兆瓦的核电站,总造价将达93亿美元。目前,印度核能发[详细信息]

海南成新能源投资热土 太阳能核能风能并驾齐驱

  • [光伏动态]海南成新能源投资热土 太阳能核能风能并驾齐驱
  • 重磅投资项目接踵而至,海南渐成新能源投资热土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局之年即吸金逾500亿元。    11月21日,海南昌江核电工程2号机组正式开建,这标志着首期工程总投资逾200亿元的海南一号能源工程步入全面建设阶段。    就在一个多月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汉能集团决定将其光伏产业研发[详细信息]

海南成新能源投资热土 太阳能核能风能共进

中广核能源将在宁投资75亿建太阳能发电项目

  • [光伏动态]中广核能源将在宁投资75亿建太阳能发电项目
  •   中广网银川5月26日消息 昨日记者从银川市招商局获悉,5月22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在深圳与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议书》,意在宁东基地投资建设300MW(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一期建设10MW项目,一期工程在项目核准后一年内建成。   太阳能发电项目[详细信息]

北美核能潮汐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潜力

  • [海洋能]北美核能潮汐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潜力
  •   2008年5月上旬召开的北美海详技术会议(OTC)指出,为补充化石燃料,未来必须发展各种能源。   会议认为,加拿大潮汐能和美国核能的发展是可供选择的方案。   潮汐能是新的工业,它可与陆上风能相竞争。   陆上能源环境研究协会发布的报吿认为,加拿大Fundy(芬迪)湾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有助于为Nova Scotia地区[详细信息]

孟加拉国与俄罗斯签署核能协议

  • [核能]孟加拉国与俄罗斯签署核能协议
  •     孟加拉国于2010年5月23日宣布,与俄罗斯签署了将在孟加拉国建设二个核能发电站协议。     按照这项协议,俄罗斯将帮助孟加拉国在其北部建设两座1000 MW核电站。     两座核电站中的第一座预计于2017年发电,投资至少为15亿美元。[详细信息]

美俄计划重启民用核能合作专家强调,互通有无对两国都有实际利益

  • [核能]美俄计划重启民用核能合作专家强调,互通有无对两国都有实际利益
  •   自上任以来,奥巴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与俄罗斯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5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计划重新激活两年前被小布什政府搁置的美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并已向国会提交申请。奥巴马相信,两个超级核能大国在民用核能领域展开合作对两国和全世界都是积极的信号。两年前该协议为何被小布什搁置?奥巴马[详细信息]

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谈民用核能发展的瓶颈

  • [核能]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谈民用核能发展的瓶颈
  •   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田中伸男8日表示,公众误解和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民用核能发展的两大瓶颈。   国际民用核能大会8日在经合组织位于巴黎的总部召开,田中伸男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凸显的今天,发展核能势在必行,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然而,发展核能[详细信息]

国际民用核能大会在巴黎举行

  • [核能]国际民用核能大会在巴黎举行
  •   国际民用核能大会8日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拉开帷幕,来自全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国际能源机构的负责人与会,对民用核能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能源安全形势和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构成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核能的作用日益重要[详细信息]

能源局:2010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 [核能]能源局:2010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7日开幕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2010年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   近年来,我国新开工建设核电站8个,核准规模3140万千瓦,在建核电规模2067万千瓦,占世界在建核电机组的30%以上,成为世界在建核[详细信息]

中美将推进新能源对话合作 促核能和平利用

  • [核能]中美将推进新能源对话合作 促核能和平利用
  •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双方将为推进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采取重要步骤。   双方一致认为,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未来数年清洁能源产业将为两国民众提供大量机会,欢迎在今年七月首轮中美战略[详细信息]

分析师快报: 新能源:走近核能时代

  • [核能]分析师快报: 新能源:走近核能时代
  •   事件引言   工信部将把低碳工业纳入国家规划,新能源规划草案即将出台,到2020年中国将可再生能源消耗对原生能源消耗的比例从一成提高到一成六, 3700亿创新资金加码扶持新兴产业,表明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并加快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诚[详细信息]